上海還沒有落實認房不認貸,但每個人都能清晰地判斷出樓市即將掀起一輪“政策牛市”,稍有經驗的人還能以2008和2015年的歷史為參考,有條理的梳理出從政策發布起到房價上漲的脈絡和時間線。
認房不認貸的題眼是“貸”出更多的尾款,是讓銀行對本來只能貸出三成尾款的二套房一下子加杠桿到七成。可是,僅僅釋放部分二套房貸額度增加到首套房貸額度是遠遠不夠的,利好局限在賣房后上海無房的置換人群,以及外地有房上海無房的人群中,比例應該不算高。
進一步的分析對二手房和一手房的影響。認房不認貸的出發點是鼓勵置換,用賣掉的房產資金作為,撬動高于三成(多七成)的杠桿,置換人群可借此住上總價更高面積更大的房產,但在這幾年的實操中,購買二手房完全有平替“認房不認貸”的方案,那就是全款買房再抵押,名下有房的家庭,不需要賣房置換也能貸足七成,所以“認房不認貸”對二手房的利好,被其他經由市場驗證后優勢更多更好的方案稀釋了;認房不認貸的利好主要定向發給了置換后購買一手房的人群,但也只不過在提高了人均額度杠桿率,卻并未有效擴大購房人群,原因很簡單,近三年來,“打新”一直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景象,因為大家都有倒掛的預期存在,以至于需要出臺了積分搖號這種極不公平的政策,還有人早早賣掉一套房,全家人租房專職滿上海的打新。因此供需極其失衡,這部分的供應早就飽和了,需求是供應的數倍,“認房不認貸”解決的是錢的問題,更清晰的表達是是尾款的問題,而熱門盤的購買者壓根不缺錢,而是積分是資格,因此“認房不認貸”政策對于擴大熱門一手房購買需求人群的邊際效應幾乎為零,而非熱門盤缺乏倒掛的賺錢高收益預期,無法用“認房不認貸”刺激更多的人購買。
(資料圖)
從歷史中獲得的經驗是,2014年930政策開啟了“認房不認貸”,上海樓市的交易量和房價并未有多大波瀾,真正開啟房價飆升的是2015年的330新政,而且也是深圳開始領漲,上海直到10月份才開始上漲。()
所以結論是,“認房不認貸”的落地僅有一小部分人群受益,解決的是尾款問題,但對大家的預期卻是打了一劑真真切切的強心針。
從目前的經濟形勢和居民消費情況看,政策要解決的是問題,讓銀行出臺配套的升級融資方案。沿著解決的思路,以下是本尊想到的很有可能實現的幾個方案:
降低到一成到兩成,銀行提高貸款成數至八成或九成。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購房融資都存在一成兩成的產品,包括中國香港也有,未來也會出臺,只不過不一定以房貸的方式。
2.松綁體制內和金融業的抵押貸款融資,也就是讓消費抵押貸款重新出山(2018年銷聲匿跡)。目前的經營貸嚴禁這兩個行業的從業者申請,而這兩個群體的人的資產實屬百業翹楚,借助消費抵押貸款會釋放出巨大的融資需求。這一點已經在銀行內部開會討論了,會比目前市場上聊勝于無的消費抵押貸款勁爆很多。
3.信用貸額度大幅度提高。2015年-2017年間,很多人買房的靠的就是信用貸并發,湊了2、300萬,再撬動六七百萬的房貸,這么著上車了。而現在銀行并發信用貸很難,僅靠一家銀行30萬額度,湊出幾百萬,要很多家銀行,難度太大,但單筆額度一百萬甚至更多,湊幾百萬,則輕松很多。
4.非置換的非普通二套房貸,目前只能貸三成,有望提高普通房的金額標準,新增出一批符合普通房二套房貸的數量,減少支出。
5.讓資產雄厚的人可以突破一千萬的融資天花板,雖說資金少一點也能買,但是對那些先富起來的人吸引力不是那么強烈,只有手上有了更多的籌碼,能夠到頂部更甘甜的果實,才能讓這批人心滿意足,他們缺的不是現金流也不是資金,而是短時間內籌集到的足夠大的資金,周轉一年半載也能還掉了。
以上政策如果實現,必然會帶來副作用,杠桿的增加也會大量吞噬現金流,房價上漲后能夠通過再融資或轉貸變換還款方式來優化現金流,可是如今房產處于分化的態勢,很難像前20年那樣,閉眼買入就一定高收益。
然后還會有一些配套措施,增加需求量,但不是銀行所主導和分內的事,比如取消離婚看三年內前配偶房產數量(雖然會出現一些“無限房票大法”的現象)、贈與房產給父母購買一手房依然算套數。。其實都是把前些年強加的不合理調控給剝離掉,還給老百姓些微自由選擇的權利。
咨詢服務
目前本尊已經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蘇州、南京、成都、重慶8個城市開展融資咨詢服務。
詳細咨詢
聯系本尊請掃碼(或添加benzunhenmang)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