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西門子之后,又一老牌企業在 “清倉”自己的家電業務。
近期,據報道稱,飛利浦已選擇高盛集團和摩根大通來負責出售其家電業務的交易。盡管身為外資品牌,且近兩年在中國家電市場上的整體表現相比眾多國產品牌還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此消息一出,還是不小的反響。
根據釘科技了解,此次其出售的家用電器業務主要包括飲品電器、廚房電器、熨燙和清潔電器以及空氣處理電器在內的小家電產品,旗下的剃須刀、電動牙刷、母嬰電器等產品線均不在此次出售的包含范圍之內。而電視業務,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由冠捷科技運營。
飛利浦選擇出售的小家電業務,看起來對于不少家電企業來說,仍是一塊香餑餑。因為,飛利浦在小家電領域的個別領域中還是有著不俗的市場競爭力。比如空凈產品,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在2019年線下市場中,其市場占比僅次于惠而浦,位列第二。
因此,便傳出了美的擬申請發債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來為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做準備的消息。
美的近幾年憑借在家電領域廣泛的布局以及強勁的品牌勢能實現了極速成長,收購飛利浦小家電業務,能夠幫助其自身進一步擴大業務布局以及在小家電領域的影響力。當然,像格力、海爾、長虹、海信等企業,同樣具備收購該業務的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如果只是租賃品牌,需要考慮投入產出比,畢竟品牌授權有一定期限,投入過大有可能入不敷出;如果是整體收購,則還需要研判品牌之外的技術、渠道、 管理等問題,畢竟近年來中國IT、家電品牌收購洋品牌,從效果來看,很多都沒有真正成功。
因此,釘科技認為,常年深耕小家電的外資品牌或許更適合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收購相關業務充實自己的業務線,得益于飛利浦的品牌勢能以及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或許還能進一步拉動自身業務在中國市場的增長。
不過,對于深耕小家電領域的洋品牌來說,收購上述業務并非易事。據彭博預計,飛利浦家用電器業務的出售價格可能在23~3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80~260億元)。想要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要具備充足的資金。
目前來看,在小家電領域中具備這樣資金能力的外資品牌并不多,經過釘科技了解,在小家電領域中,美國的惠而浦,歐洲的伊萊克斯、SEB集團以及日本的松下在資金方面或具備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的能力。
不過,盡管資金能夠支持“吞下”上述業務,但是挑戰仍存。
首先,業務整合。
飛利浦此次出售的家電業務盡管不包含旗下明星品類但是仍十分豐富,對于收購者來說,要有著強大的業務整合能力。
比如,根據歐睿國際的統計數據,2019年飛利浦在食品加工電器、小型烹飪電器、吸塵器的全球零售量份額分別為5%、3%、4%,這些產品都在此次出售的業務范圍之內。
其次,跨國管理。
除了品類豐富外,飛利浦家電業務覆蓋區域也十分廣闊,在歐洲、北美以及亞太等地域都有著布局,因此,對于收購者來說,還要有跨國和跨品類管理整合經驗。而這帶來的,還僅僅是激活飛利浦小家電業務的可能性。
因此,雖然上述業務,可能能夠成為不少企業在小家電領域的新“跳板”,但是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只有能夠應對上述兩大挑戰,才有可能能夠利用全球化營銷網絡,以及在相關產品上的技術能力,推動自身業務發展。
這也只是有可能,不是一定。
關鍵詞: 飛利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