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鎮化飛速推進的今天,越來越多人懷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紛紛涌入能級更高的城市,尋找安居樂業的家園。
近日,貝殼研究院發布《2021年新一線城市居住報告》,從置業特征、居住競爭力等角度出發,勾勒出全國35座重點城市的居住畫像,其中就包括作為“新一線”城市的寧波。那么,在寧波買房置業的是怎樣一群人?寧波的居住品質、居住便利度在全國是什么水平?
寧波買新房人群平均37.5歲
在寧波要奮斗多久,才能實現買房的夢想?從年齡結構看,寧波購置二手房的客群平均年齡為36歲,在全國35個重點城市中,和珠海、南昌、貴陽并列排在第13位;而購置新房的客群平均年齡為37.5歲,僅次于珠海、北京、深圳。
購新房年齡偏高說明了什么?對于“北上深”來說,受限于房價壓力,購房者往往得掏空“6個錢包”才能“上車”成功,從而抬高了置業年齡;對于珠海而言,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后花園”的地利,它吸引的購房者多為奔著旅游、投資來的外地客群,經濟實力較強、年齡相對偏長。
至于寧波,它的房價收入比,無疑較“北上廣深杭”有更大優勢,故無法簡單地用“居住負擔重”,解釋購新房者偏高的年齡層。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或許更能說明原因——
寧波和杭州、成都、西安一樣,是“新一線”城市中為數不多的、購買新房的平均年齡超過二手房的成員。根據報告分析,擁有這一特征的城市,大概率已進入存量房市場,剛需群體的買賣交易以二手房為主,而愿意購買新房的,有不少是想置換“改善房”的人群,自然年齡層偏高。
相比之下,其他“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表現恰恰相反,買新房的多為剛需群體,二手房多為置換用,甚至一些城市還出臺政策,鼓勵青年買房落戶。武漢的“大學生八折購房”曾轟動一時,沈陽也在為“留下來”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最高7萬元的購房補貼,讓買新房的群體更年輕。
近半數寧波購房者來自省外
報告還專門給出“移民指數”的概念,衡量全國35座重點城市購房交易量中,本地消費者所占的比重。移民指數越高,說明外地購房交易的占比越高,從側面反映一座城市吸引市外人口安居樂業、投資置業的吸引力。
數據顯示,深圳、珠海、東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是典型的“移民城市”,鄭州、蘇州、廈門緊隨其后。其中,深圳和珠海的購房者,有超過70%來自廣東省外的大江南北,而以鄭州、合肥、太原、哈爾濱為代表的內陸省會城市,10個買房者中有9個是“省內老鐵”,虹吸效應明顯。
寧波的移民指數,在納入統計的35座城市中排名第22位,和青島、沈陽、濟南旗鼓相當,說明寧波的本地人購房比例,在“新一線”城市中并不算少。
要是把“參照系”從本地客源換成省內客源,寧波購房者的“人群畫像”則更為清晰。報告顯示,寧波的購房者中,省內客源的購房占比為51.94%,反過來也說明寧波的購房者有將近一半來自省外,省外客源占比在全國35座重點城市中排在第9位。
寧波對省外購房者的輻射力,和它的人口吸引力相得益彰。去年,浙江省的1618.6萬名省外流入人口中,就有約314萬人來到寧波,即寧波每3名常住人口就有1人來自省外。在這座開放包容的城市,大量新寧波人正成為買房置業的生力軍。
不過,省外和市內客源“雙高”的局面,也說明寧波對浙江其他城市購房客的吸引力有待提升——和杭州相比,寧波的省外購房客源占比,只差了3.04個百分點,但移民指數卻落后了13個位次??梢娂仁鞘?,又是旅游城市、數字經濟大市的杭州,仍是集聚省內購房者的高地。
報告指出,在影響消費者異地購房的因素中,房價并非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就業學習機會、生活宜居、城市更加包容等因素,占據的權重更高。因此,寧波在這些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間。
居住競爭力位于全國第二梯隊
此外,報告圍繞一座城市的居住成本、居住品質、生活便利度、人居環境等因素,給出全國35座重點城市的居住競爭力排名。寧波以69.54分的得分排名第18位,和同為沿海城市的煙臺、大連排名接近,處于全國第二梯隊。
居住成本和居住品質,無疑是寧波的“加分項”。報告綜合家庭房價收入比、房租收入比等數據,統計出全國上百座城市的“居住負擔指數”。寧波的這項數據,在“新一線”城市中保持最低水準,還比不少二三線城市更有優勢,排在全國第39位。
寧波不僅有著低于同類城市的居住成本,其居住品質指數也遙遙領先,在全國僅次于深圳、東莞、福州。所謂的“居住品質指數”,綜合考慮了小區樓齡、容積率、綠化率、物業水平,說明寧波樓盤的“硬件條件”從全國來看相當不錯。
不過,寧波的居住便利指數就沒那么樂觀了,排在全國第28位。這一指標采集小區周邊1公里的學校、醫院、公園、地鐵站、商超等分布情況,衡量居民“衣食住行”的便利度。相對于擁有完善社區規劃配置、多維交通運輸網絡、豐富娛樂設施的深圳,寧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寧波軌道交通800米覆蓋通勤比重僅9%,在“新一線”城市中排在末位,即公共交通對職住空間的支撐還不夠高;寧波僅擁有14所高校和9家三甲醫院,醫療和教育的短板尚需補齊;寧波還需要更多元、更豐富的休閑文化場所,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來源:寧波日報(記者 嚴瑾)